跳至主要內容

怎么理解“无产阶级没有祖国”这句话?

https://twitter.com/kangkan48042322/status/1556865165114478593?s=20&t=0HI7GfcsRYtzYwge-Hbhog



 “无产阶级没有祖国”此话出现于《共产党宣言》,背景为19世纪中后期

此时没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而国家是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工具,被统治的无产阶级自然没有祖国 而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话就可以改成“无产阶级除了祖国一无所有”


人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按国籍、肤色都很常见。而按“成分”是新的分法,在这种分类观下,国家是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级的工具。即使在本国成功的打击了资本家,资本家还是会换个地方继续压迫另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所以“无产阶级没有祖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无产阶级没有祖国”中的“有”是“拥有”之意,指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作为阶级压迫的工具、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并不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而是在统治阶级手里,因此这个国家就不能算是无产阶级的祖国,因此才说“无产阶级没有祖国”。


和“奴隶没有祖国”一样 无产阶级作为被统治,被剥削的阶级,是没有国家来保护他们免受剥削的,因此就现实来看,这些人的确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 而无产阶级推翻了国家,则没必要建立什么国家来重蹈覆辙,或者说在“无产阶级的进步先进社会”,国家这种落后的社会模式已经阻碍了人类的发展,因此没必要

因为实现的是世界大同,全世界的人不分阶级、肤色、贵贱,一视同仁,国家已经很微不足道了


因为非各民族团结起来,不足以击败资产阶级,不足以用生产资料公有制替代生产资料私有制。资产阶级很强大,还很团结,无产阶级很分散,不易团结,容易被各个击破,因此宣传首重团结

因为大部分国家在现阶段是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级的工具

这一理论基础是所谓的祖国是资产阶级的国家,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不是无产阶级的利益。所谓的政府只是为统治阶层服务。 “少数人的国,他们少数人去爱吧。” “一个不是人民选举出来的政府,有什么脸面代表这个国家?爱这样的国家,就是对祖国的背叛”。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人,都是假爱国。


理解为共产主义没有祖国更合理一点?以前问过马哲老师,国家算是是阶级产物,所以严格意义上是没有国家只有阶级?


看原文不就完了,「有人还责备共产党人,说他们要取消祖国,取消民族。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


地痞流氓到哪暴动哪就亡国,确实没有祖国


你属于你的国家,你的国家不属于你。说白了还是一个为谁服务的问题。


无产者可以离开任何一个国家去其他国家做无产者,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失去本国的无产阶级人群。 所以无产者没有祖国,也不需要祖国。


国家这个概念是吃早没的,现在革命需要根据地,为了方便管理就使用了国家

因为资本也没有祖国了


无产阶级,连老婆都没有,连家都没有,何谈祖国


现在是有钱人好几个祖国,谷爱凌一会儿中国一会儿美国,没有祖国,无产阶级也配?


很简单啊,在无产阶级成为实际统治阶级之前这个国家不是无产阶级的国家,怎么烂怎么碎怎么耻是它自己的事情,我们应该只关心无产阶级的福祉

资本家没有祖国,无产阶级似乎只有祖国

只要“落魄”到变成无国籍的“难民”——天下都是家

现在已经不是十九世纪那种一张船票就能随便润的时代了


带人时代变了,人家仌上仌才没有祖国,甚至还想消除国界达到利益最大化,三亚人润那都是让人当柴火烧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你拿公权力压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说出,工人没有祖国 你不是公权力,是自在的无产阶级,精神的资产阶级,我们也会说,工人没有祖国 你是自为的无产阶级,我们会一起说,保卫祖国


国家就是一泼人管理另一泼人,关享受用他们的劳动成果,如果将管理这泼人去掉,全是劳动者,就不能称为国家!

我的理解是,国家只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不带感情。

什么傻逼阶级阶级的,无论哪个阶级,不想当奴才就没有祖国,想当奴才的,哪里都是祖国


在措辞溯源上,借鉴了贵族无祖国的概念。就像在民族国家诞生以前那样,(互相)既不作为服务对象(各王室家族对老欧洲的统治),也不具备约束条件(宗教迫害使法国手工业者逃亡低地国家)……只是在近代社会,nations才显得那样鲜明,至于用什么口号去动员不过是其中“罪名”的脚注罢了。

无产阶级没有祖国这句话必须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里看,即,首先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并不属于他们,其次国际化大生产和市场的存在使得无产阶级不再是某国家的无产阶级,而是世界的无产阶级,最后,共产主义社会能且只能是全人类的共产主义社会,世界无产阶级需要自觉联合起来

但这也隐含了另一个关系,即在世界共产主义未建成阶段,即局部地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畸形的社会主义、社会转型期等。因为客观现实条件存在的原因,无产阶级需要借助现有的具体的包括国家在内的政治力量去达到他的目的。此时如果无产者盲目的反对国家机器,这种行为无疑是不辩证的感性行为。


無產階級革命就是除了自己,要把其他人的東西都搶光,偷光 有祖國的話祖國的東西就搶不了,偷不了,不符合無產階級革命的初衷

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外一个阶级的工具, 祖国这个词语本身就暗含着维护国家的意思 说无产阶级有祖国,那无产阶级就得维护祖国,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一旦用上祖国的定义,那么敌人和朋友的划分,不再是阶级的划分,而是国家之间的划分


共产主义者眼里只有阶级斗争,民族主义者眼里只有民族矛盾,女权眼里只有性别压迫


别超越时代给自己整魔怔了就行

因为这个超越时代的论断是一百多年前提出的,在今天看来,可能真的像做梦一样

国家是调合阶级矛盾的一个工具概念,使用这个工具的群体不是无产阶级,国家从来不属于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自然没有祖国

阶级利益永远高于所谓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无产阶级作为生产关系里的一个层级,在不同国家体制和人种之间都表现出了相当多的共性。这一属性比绝大多数依赖民族文化历史建构的现代国家都更加包容,理论上可以跨越国界以团结更多的人。 而目前,我们可以发现阶级还无法消弭国界的差距,同属一个阶级的人很难单凭同为被剥削者的身份而建立归属感。


不管叫它资产阶级人性论还是人类的动物天性,人就是对和自己相貌相近、经历类似、语言互通的人更亲近。这些隔阂里有些是可以以技术进步消除的(比如语言),有一些则是阶级统治下的建构(资产阶级老乡的经历和你其实毫无共性)。但其他的矛盾,我只能说斗争还没有充分,阶级的冲突还没能彻底掩盖它们。


因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国家和民族的概念,不过是资产阶级用来离间、拆散世界人民的愚民政策。这句话出自宣言,那时候的欧洲国家还被资本主义统治着,人民是不会拥护剥削自己的统治者的,就像毛泽东说的:“少数人的国让他们少数人去爱吧”


“哪里幸福(有钱赚)哪里就是我的祖国”资产阶级如是说

粉碎国家机器是最终的目的,而不是一句随随便喊出来的口号,这件事发生在未来,就别在现在要求无产阶级直接摆脱国家机器,压迫彻底没了,生存环境也没个球了

之前,资本家掌握国家机器压迫无产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就利用国际主义对抗,喊出工人没有祖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口号。但是现在,资本主义利用全球经济体收割无产阶级,反而是无产者需要依靠国家机器来抵御这种经济剥削。 我个人认为这句话已经不合时宜了。


无产阶级在哪个国家都是被剥削者,处境都差不多。


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有区别的,能不能多读点书鸭。真的求求你去读读资本论和共产主义宣言。实在是没高度去读读瓦尔登湖(不是这个书高度不够是说的你不脑瘫就会懂)咋了国内某乎带专达人翻墙给国际友人传递你花了三秒钟导管出来的思想了?


没钱就可以叛国



因为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能够完全掌握生产资料以及统治国家的各种暴力机器。

腊肉不算无产阶级?

出身是小资产阶级,建国后是无产阶级-官僚特权阶级,而且张春桥有文章证明这一点「破除资产阶级法权」。

你这话在毛时代是要被枪毙一万次再踏上一万只脚的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人文主义(英语:Humanism),又译人本主义、人类主义[1]、人道主义[2][3](译为人道主义时常与另一种人道主义(英语:Humanitarianism)混用)是一种基于理性和仁慈为哲学理论的世界观。作为一种生活哲学,人文主义从仁慈的人性获得启示,并通过理性推理来指导[4]

  人文主义 [ 编辑 ] 105种语言 条目 讨论 简体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工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 需要 编修 ,以确保文法、 用词、语气 、 格式 、 标点 等使用恰当。   ( 2013年11月25日 ) 请按照 校对指引 ,帮助 编辑 这个条目。( 帮助 、 讨论 ) 此条目 可参照 英语维基百科 相应条目来扩充 。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 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 版权协议 ,译文需 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 Translated page }} 标签。 哲学 系列 人文主义 Happy Human 人文主义概述 人文主义者列表 历史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德国人文主义 法国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宣言 世俗人文主义 世俗人道主义委员会 《 世俗人文主义宣言 》 阿姆斯特丹宣言 宗教人文主义 基督教人文主义 人道犹太教 佛教人道主义 组织 国际人道和伦理联合会(IHEU) 美国人文主义学会 英国人文主义学会 英国世俗协会 德国人文主义协会 相关条目 伦理教化 马克思主义的人文主义 自然神论的人文主义 宇宙论的人文主义 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 新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的人文主义 完整人道主义 超人类主义 个人主义 后人类主义 反人文主义 哲学主题 查 论 编 人文主义 (英语: Humanism ),又译人本主义、人类主义 [1] 、人道主义 [2] [3] (译为人道主义时常与另一种 人道主义 (英语: Humanitarianism )混用)是一种基于 理性 和仁慈为 哲学 理论的 世界观 。作为一种生活哲学,人文主义从仁慈的人性获得启示,并通过理性 推理 来指导 [4] 。 人文主义以理性推理为思想基础,以仁慈 博爱 为基本价值观。个人兴趣、尊严、思想自由、人与人之间的容忍和无暴力相处等,都是人文主义内涵范畴。同时,与 人本主义心理学 和 人道主义 关系密切。 除了一般 无宗教 的世俗人文主义外,也存在有宗教的人文主义,在各个主要宗教中,人文主义一般与该宗教的信仰和传统相结合。有些人文主义还认为,人有需要参加仪式和规则,并组织一些团体来满足这种需要。相比 唯物主义 ,人文主义注重人的精神心灵;另一方面,人文主义注重理性。因此,有 无神论 的人文主义者认为,和

哲学家汉娜·阿伦特的话,阐述她所描绘人物的关联性

  哲学家汉娜·阿伦特的话,阐述她所描绘人物的关联性——以及她自己的人生: “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代中,我们也有权去期待一种启明。这种启明或许不来自理论和概念,而更多地来自一种不确定的、闪烁而又很微弱的光亮。这光亮源自某些男人和女人,源于他们的生命和作品。他们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都点燃着,并把光散射到他们在尘世所拥有的生命所及的全部范围。像我们这样长期习惯了黑暗的眼睛,几乎无法告知人们,那些光到底是蜡烛的光芒还是炽烈的阳光。”